众所周知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十分惊人,互联网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。互联网这一词被媒体一次次渲染推介,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推开了一扇扇窗子,又如同一颗令人情绪高涨的大力丸催人奋进。翻开报纸写的是互联网、打开电脑、电视宣传的是互联网、智能手机上面跳动的音符还是互联网。互联网的影子真的如同吃饭穿衣一样和我们息息相关,半夜三更睡起一觉看看手机朋友圈,上班路上上上微博刷一下微信。大家发现没发现颈椎病是不是越来越多,视力近视的人越来越年轻化,人和人交流的机会是不是越来越少。
图书馆、新华书店的人反而越来越少,扫马路的阿姨大爷时不时的还来上一句互联网了还问啥路啊,上百度、上搜狗搜一下不就成了。上学的孩子过去一路上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,而今天的孩子一路上哼的是风靡全球的小苹果。大势所趋,势不可挡。互联网时代真的是颠覆了一切了吗?互联网能改变食品安全吗?互联网能解决土壤问题吗?互联网能改变空气质量吗?一连串的问号有待我们去解答,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如好做好+。你想过吗?
互联网是工具,人是主体
无论互联网多么强大,充其量是工具。人才是使用工具的主体,也是工具的主人,颠倒了就会出乱子。好比士兵手中的武器,士兵可以操作武器而非武器操作士兵。互联网再好也要结合现实需要,互联网再完美也要服务于人。大家有时候本末倒置,认为互联网上可入天下可入地。过分的痴迷就是迷信,高大上理论需要实体来支持。互联网改变了四季了吗?不会吧,我想起码现在不会。互联网不需要劳动了吗?显然也不可能。用好工具完全取决于人,绝能过分的依赖工具而不劳而获。医学设备越来越发达,医院高楼越改越高。每个患者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一览无余,可这并没从实质上解决问题。医院的病人是不是越来越多,疾病也越来越复杂。任何时候都要明白科学技术永远是为人服务的,离开了人脱了了主体一切都是零。